街道近日帮大家投放新鱼苗
2016-08-31 11:22:00 来源:长江日报

8月27日,在黄陂红河村高雄养殖场,刘高雄看着渔场记者胡冬冬摄

【黄陂天河街红河村刘高雄】

请来外地技术能手提升养殖水平

记者莫梓芫

8月27日,黄陂区天河街红河村村民刘高雄站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高雄养殖场”的鱼塘旁搬运菜籽饼喂养鱼虾,风吹水面起涟漪,这片1400多亩原本是细分隔开的精养鱼塘,现在连成一片似河湾,其间淹没了养殖户住的8间房屋和路面。7月初的持续暴雨让养殖场15家养殖户的大白刁鱼、小龙虾、螃蟹等大多逃跑和死亡。

刘高雄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受灾以来,养殖户和工人每天都将菜籽饼放上船,驶向鱼塘深处,为尚留在鱼塘的鱼虾提供食物。他说完,捡起地上散落的一小块菜籽饼,用力抛进鱼塘里。

两次凶猛洪水冲毁养殖基地

7月2日,大雨袭来。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刘高雄并未警觉起来,妻子余君还骑着电瓶车到鱼塘边上看水情。“我叫来20多人拉着渔网,拦着至少1000多公斤大白刁鱼,一个浪打来一根大木材,撞破渔网,到手的鱼又全跑了,只剩下120公斤”,刘高雄说那会他才意识到水势不同往年,立马叫养殖户转移,“鱼塘里都是养殖户投入的心血,都不肯走”。

7月4日,刘高雄去市场买了3000多米网片和1000多根竹竿,把鱼塘被冲毁的地方进行加固。水深最深达10多米,传统木船易翻沉,为避免人员伤亡,刘高雄紧急购置两条塑胶船,“被水打翻不会下沉,落水了能在水面抓住船自救”。

更大的灾难出现在7月20日,水不仅没退,黄孝大堤溃堤洪水再次席卷而来,不仅是高雄养殖场被彻底淹没,全村3500多亩的大小鱼塘全化为乌有。

这个养殖场耗费了刘高雄七年心血,2009年,天河街组织的一场水产养殖会,点燃了他回乡创业的念头,他深知村里水质优,鱼肉鲜美受欢迎,只是粗放养殖不具规模难致富。“他家乡观念强,想帮更多人,当时把准备开超市和买房的钱都拿去建鱼塘”,妻子余君说。

当年,他为乡亲提供20多个岗位,作为优秀返乡农民工被媒体报道。挖深鱼塘,加高鱼塘的堤坝,几年努力,鱼塘从最初的300亩扩展到1400亩,村里乡亲工时费也从每天60元提高到120元。

水退后街道帮助鱼塘投放新鱼苗

几年来,刘高雄参加区里的水产培训课,在水产技术推广站人员的帮助下晋升为专业性养殖人才。“我养大白刁鱼是好手,但小龙虾和螃蟹有市场,我想着养殖项目要多元”,刘高雄几经寻找,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不少小龙虾养殖技术能手。他邀请他们参观高雄养殖场,最终孝感大悟县的曹光成,汉川的彭旭冬、涂木芳等人在这里投放小龙虾养殖。

“我邀请技术能手,是希望村民能进行养殖技术学习,提升村民养殖水平”。42岁的唐国祥是村里条件差的单身汉,刘高雄想帮他一起致富,今年也邀请他承包20亩水塘学习养小龙虾。加上刘高雄自己,15个养殖户常在吃饭间隙交流养殖经验,跟着技术人才学本事。

昨日,刘高雄电话中对记者说,几间被淹房屋已露出水面,他们刚清理干净。被淹鱼塘全退水还需要5天左右。鱼塘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维修,“塌陷的房屋、电力设施和堤坝需要修理建设,有得忙了”,原本打算就着养殖基地建设的农家乐估计要推迟至少半年了。

“下午2点半刚接到街道领导电话,这几天要帮助我们在鱼塘投放新鱼苗”,刘高雄说,正指望下半年的鱼能挽回点损失,而这次大水灾也让他反思养殖场养殖模式,“小龙虾的养殖要提前到汛期前,防汛安全了再养一季,这样可以避开洪水带来的损失”,刘高雄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