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能否撼动“45岁现象”?
2015-03-03 18:06:15 来源:汉网

我们的好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邹碧华同志,于2014年12月10日,在赶往司法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的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他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他的崇高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仅值得政法系统学习,而且值得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学习。

在我国有一种独特的“45岁现象”,认为“45岁”就是官员前途关键的一道坎。相比较邹碧华同志,因为有“45岁现象”的存在,用臧克家先生的诗来说总结,就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实情况确实就是这样,有相当一部分人把“45岁”作为了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身体还好好的,正是干事建业的黄金年龄,但由于承载个人理想的机会很少,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就悲观失望,不思进取,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意干,更有甚者还甩袖子、摆摊子、唱反调,刚好被先生言中。

回顾邹碧华同志的感人事迹,他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力主“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案件,力图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庭审直播,让法官在法庭上的表现更加得体,以极大的勇气主张裁判文书在网上公开,让所有人看得清楚,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让庭审更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他有一个思路,就是要努力构建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不对立、不勾结的和谐法律共同体,以此杜绝令人深恶痛绝的诉讼肩客行为,尽管这一切顺应了法院系统改革的需要,但必然会触动一些固化利益,他是以有担当的作为顶着压力前行,他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对法庭的信任,他是在不断为社会积累“道德资本”,用当代好干部的标准来衡量,邹碧华同志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干部。

47岁的邹碧华同志,带着夙愿遗憾的离去,对于活着的我们,除了缅怀他的感人事迹,感动一番以后,难道还是老样子?依然干的干闲的闲?干工作的不惜带病累倒在岗位上,闲着的无所事事甘当旁观者,眼睁睁的看着“45岁现象”向社会各领域渗透。一些人一门心思想着当官当领导,而把从事专业工作视为前途不大,45岁以上的记者不再活跃在事发现场,45岁以上的教授不再专心写教案,45岁以上的工程师当“老师”动口不动手,45岁的干部遭遇天花板就开始,唯独农民工没有45岁的概念,老了都还在辛勤劳作!真的希望邹碧华同志的感人事迹能撼动一下很不正常的“45岁现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干事创业的好氛围。(黄崇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