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释永信徒弟,曾为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的武僧总教头释延鲁,与少林寺原僧人或员工共6人,一同来到北京,准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材料,实名举报释永信“十宗罪”。这是自神秘举报人“释正义”出现以来,释永信面临的最为正式的一次举报。(8月9日中国青年网)
释永信,近几年来多次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若寺庙方丈披着佛教外衣玩弄女性、明目张胆地侵占少林寺财产和玷污少林寺声誉,则这般假和尚真老虎非打不可。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释永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文学、艺术、影视、歌曲、广告作品中不时出现戏谑、讥讽、丑化僧尼的现象,比如“网络神曲”《法海你不懂爱》,恶意诋毁唐朝著名的法海禅师。无庸置疑,宗教文化应当受到尊重,网络乱象应当治理。释永信提交《关于尊重宗教感情,规范佛教网络用语的建议》很有必要。然而,释永信代表有必要对一首神曲如此较真吗?该神曲本意也未曾要与僧尼过不去,这种“恶搞”说白了只是追求人性解放的同时娱乐一下而已。况且佛家向来慈悲为怀,对文艺作品中的僧尼形象问题,不妨一笑了之。较起真来,反而让人觉得释永信大师情商够呛,正如唐代佛教禅宗祖师慧能的《菩提偈》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该是清修之地,可在释永信方丈的带领下,少林寺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只感觉到浮躁。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招聘媒体总监和公众号主编等,已然完全丢弃了宗教武术文化,少林寺还有什么无形资产?还有脸去找公关人士大肆宣传?愈是高调,越是折射出少林寺的浮华苍白。丢失了安身立命之根本的少林寺,难道只能靠炒作噱头找存在感?外界认识少林,是得靠宣传;外界认同少林,最终得靠文化。少林寺本该是世人心中的佛门武术圣地,可如今少林寺丢了根本,我们不禁要问,少林寺除了浮华还有什么?
少林寺的商业活动这些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其方丈也获封“少林CEO”的时髦称号。现在,少林寺又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开“分号”,还进军酒店娱乐业,再次引领了佛门商业化的新潮流,可喜可贺、善哉善哉?!想想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少林寺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践行着少林方丈释永信提出的“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传播方法推广传统中国文化”的要求。这样做是会光大少林文化,还是会毁了少林的声誉和将来?我们不得不为此深感忧虑。
将传统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当然是对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商业运作也无可厚非,但岂能一哄而上、毫无节操?过度的商业化,或许会让少林功夫面临沦为“地摊货”的风险。除了希望少林寺能够谨慎对待文化推广,莫把手伸得太长,更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管类似的行为。毕竟少林寺和少林功夫不仅属于某些人和某个团体,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早在“永信开光门”之际,就不禁令人概叹,三千世界,佛门何尝静,凡心何曾净?然而,僧人不潜心修道,反而贪恋红尘。其实,像“永信”之流才是需要超度的对象。虽身在佛门,却不净心,说是皈依佛门,实则是玷污法门。试想,大师若皮肉是色身,又怎能见如来?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岂可借助神权,愚弄俗众?(方红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