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就业环境向着宽松、自由、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体制内”就业与“稳定”已经不足以成为年轻人追求体制内工作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青年认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无所谓体制,重要的是培养和明确自身特长与优势,而不是急功近利。(9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笔者认为,体制内工作或多或少压力与责任并重。在体制内工作的员工比一般企业受到的舆论评价、社会监督更多。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最重要的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对比一般企业的员工,更应该注意自己社会形象;再加上公务员队伍、国有企业等的改革都在与国际接轨,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后压力也增加,选才制度的变革让前仆后继的“公考大军”无疑相比过去,在各方面素质上都上升了层次,“上岸”的成功显得尤为来之不易。
稳定收益逐渐不可满足青年的生活成本。对于青年来说,除开稳定的收益,高福利在逐渐压缩、灰色收入在减少,对于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青年一代,资源和利益的习惯性倾斜已经不如以前。
纵观国家发展,“体制内”逐渐在变革。从前人们更有“围城”般的感受,而如今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社会公平的完善,体制一说也逐渐改变。人们真正向往的或许并不是体制本身带来的优越感,而是需要公共性的平等,现阶段说体制内工作优势削弱为时尚早,但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信号。(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