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少些“奇葩”作业,多些 “另类课堂”
2015-10-30 10:21:34 来源:汉网

“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只蜗牛?”10月26日,玉泉小学三年级的家长林雪(化名)在“家长群中”发现了一项高难度作业,科学课上要求每个学生带一只蜗牛进行观察。林雪称,尽管这次并不是强制,但类似制作海报、制作航模、做面食等奇葩作业,“这都很正常”。( 北京青年报10月29日)

让抄写单词、背诵课文这样千篇一律的家庭作业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如今,不少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谓相当“奇葩”,入门级的如写灯谜、做泡菜,困难级别如做木工、做简报,更有变态级别的如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可以播放的电视,难怪很多家长吐槽“求放过”,“感觉教育对象搞错了,家长都在补幼儿园的课”。

“奇葩”作业之所以奇葩,是因为它不符合实际情况,一种是超出了学生实际能力,如让幼儿园小朋友做木工、缝纫,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属于危险操作;另一方面是超出了现实条件的允许,如让城市的小朋友去观察鸟类、听青蛙蝉鸣。

“奇葩”作业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实质上是传统教育理念的返渗。传统教育偏重服从与强制,忽略学生兴趣与实际能力,“奇葩”作业多是教师拍脑袋想出的“杰作”,不去考虑可行性。从完成过程来看,“奇葩”作业让家长叫苦不迭,但又不得不“含着泪”代孩子完成。明明“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但碍于老师的权威,最后都出色完成,难怪有的家长感叹“待到宝贝幼儿园毕业时,就是我琴棋书画修成之时。”从完成结果来看,教师仍然用分数来评价作业完成的好坏,可见这种奇葩作业仍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

究竟怎么样的教育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又符合家长心意?笔者认为,“家校合育”的教育重心仍然在学校,在老师手里,教师在引导、启发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家长无法取代的角色,所以布置课外作业不可完全放手不管,将任务“简单粗暴”地交给家长。前段时间荷兰一名女生物老师因新颖的教学方法走红,这名教师穿着印有骨骼或内脏图样的紧身衣,以自己的身体为模型像学生讲授人体构造等知识。这种大胆,另类的教学方式在网上不但没有招至骂声,更是让国内民众眼前一亮,并且赢得大片赞扬之声。荷兰女教师“另类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反思,这种具备了新意以及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国内民众所期待的,反观让家长身心受累的“奇葩作业”,则显得冰冷机械。

素质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家长和社会更多地呼唤孩子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蓬勃兴起,更加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学校教育需要进行积极的教育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教师作为掌握孩子健康发展的舵手,应当多亲身实践,多动脑筋开展形式多样的“另类课堂”,而不是将“奇葩作业”简单地抛给家长和孩子。(王以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