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捐学”老人的“朋友圈”在哪里
2016-01-18 08:49:18 来源:汉网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刘盛兰老人因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016年1月16日5时30分在市人民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3岁。

招远蚕庄镇柳杭村以拾荒为生的孤寡老人刘盛兰,20年来,几乎未尝过肉味,节衣缩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菜也是从菜市场里捡来的,可硬是将拾荒得来的10多万元人民币慷慨捐给了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子,自己每年的生活支出不过千元。

对于这样一个品德高尚的老人,用今天的时髦话说一定拥有不少“朋友圈”吧!

受资助的100多位学生应该为老人建立朋友圈。这些寒门学子受到了老人的资助,关键是老人不仅自己节衣缩食,而且还得拾荒挣钱,为孩子们提供帮助。20多年的时间是漫长的,我们很难想象老人的善心是如何长时间做到始终如一的。但老人说看孩子们的照片,读孩子们的来信,是他最幸福、最充实的时间;20多年的光阴可以让很多人成功吧?不知道有多少成功人士去看望过老人?不知道出现过多少幕拿着老人的捐款却在感谢信上还在称呼他“刘奶奶”、“刘阿姨”的尴尬?如果有资助学生建立一个朋友圈,实时了解老人信息该多好。可悲啊,老人没有这样的朋友圈!

救助机构应该是老人的朋友圈。因为拾荒老人的善举,感动了一座城,感动了很多人,获誉无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感动烟台”年度人物、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慈善奖”。如此众多的荣誉却没有换得老人的孤独。八、九十岁了还在以拾荒为生,我们的救助机构去了哪里?没有任何一级救助机构拉老人进朋友圈,让人心寒。

当老人茕茕孑立在寒风中、在夕阳下颤抖着拾荒的时候,有人驻足停留吗?有人注意到了吗?老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帮助他。可我们没有任何人把老人拉进我们的朋友圈,甚至没有人在朋友圈晒一下老人慈祥的面容。

20年,老人就在这座城,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骄傲!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今天老人就这样走了,留下100多个受资助的学生,惭愧吧,后悔吧!

我们都应该把老人拉进朋友圈,回馈感恩,才能培植善心朝气蓬勃,在互联网+的时代,老人能够感动一座城,就能够走进我们的朋友圈。因此,将老人的事迹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记住老人,扛起善心捐学,将老人的善良扩散,是我们慰告老人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我已经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亲你呢?(长安濮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