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已经出来了,将按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今年肯定会拿出方案。延退方案遵循渐进式原则;对不同群体,针对其特点制定区别对待的延迟退休方案。一时间,“延迟退休”成了舆论谈论的焦点。
渐进式延退是适应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下降和抚养比上升过快的一个重大政策选项。延迟退休对社会职工最大的影响在于,人生中要多上几年班,还要多缴几年社保;同时,将少几年退休时光,在世时能否领完此前缴纳的社保金也是个疑问。
在怎样实施渐进式延退政策上,公众仍存在疑虑和担心。从目前透露出的方案内容看,延退方案拟采取小步慢跑的节奏推行。方案实施当年,退休人员延迟时长仅为3个月,第二年则再延长3个月,逐渐达到65岁的新退休年龄线。以此消除渐进式延退带来的冲击。程序正义,本是公共政策变动时必须遵守的要义。
对管理者而言,应通过透明的方案、公平的并轨、详尽的领取测算、考虑允许统筹账户的继承等措施,让公众对自身能够获得的权益保障有明确的预期,尽可能减少公众的困惑与焦虑。在这一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切忌走过场,“对不同群体,针对其特点制定区别对待”必须落到实处。
人性中具有自私的一面,延迟退休要人们“多予少取”,决定了这项政策难以受到公众的“欢迎”。也许,政策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但至少要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利益。这是社会求同存异的基本要件,也是求得社会利益最大公约数的有效保障。(流浪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