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间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榜单共有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份,其中北京23所,约占1/3,再次排名第一。此外,山东8所、上海和四川各7所。(新华网)
众所周知,野鸡大学有着高仿的特点,往往与一些正规、名牌大学只有一字之差,也克隆正规大学的网站,颁发相似的文凭,甚至与其毗邻而居,让一些求学心切的学生和家长“傻傻分不清楚”,而一些高等大学承办的独立学院也是大肆其利用的目标,对于那些外地的、不熟悉学校情况的人来说,这种时间差、相似度和正规大学独立学院名单的缺失,或将成为野鸡大学创办者再次利用的巧妙说辞,将不明真相的学生引入“陷阱”。“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止呢?
虚假大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现在有些家长、学生有买文凭的需求。虚假大学通过建设的网站,可以配合买文凭的人进行学位查询,去欺骗用人单位。由于虚假大学的行为本质是诈骗,其监管部门不是教育部门,而是司法机关作为监管主体,应该更加主动作为,对曝光的虚假大学进行查处、注销其网站。
这些年,之所以有这么多“野鸡大学”存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学历崇拜,重学历不重能力导致诸多用人单位对高学历青睐有加;二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把关不严。在教育部此次公布正规大学名单之前,对“野鸡文凭”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相应的制度予以防范。若是早早绷紧这根弦,也不至于让“野鸡大学”文凭在国内横行多年。
平地而起一座“大学”,还能公开宣传招生,甚至还有学生入学,这些链条环节,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教育部门不妨从曝光的73所“野鸡大学”名单中深挖,查出原因,找出规律,同时给予使用“野鸡大学”文凭者以严厉处罚,对于公职人员的文凭造假尤其应该严厉惩处,有针对性地清除“野鸡大学”出现的土壤,这也是对整个高校招生秩序维护的需要。(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