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是简单的1-1=0
2016-08-17 15:15:52 来源:汉网

广西一名13岁少年杀害3人后,被警方抓获,因其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近日被执行为期三年的收容教养。案件发生后,再次让“刑事责任年龄是否需要降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2015年10月,湖南邵东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劫杀女教师的恶性事件。10月19日,公安机关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1岁,最大13岁。由于3名嫌疑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送往工读学校。今年6月,四川24岁女孩杨冬玲被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13岁少年泼汽油烧伤,原因仅仅是这个孩子想抢她的手机。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院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 万余人。是什么让我们的未成年成为了施暴者和被害者?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就能解决未成年人犯罪?

笔者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归根结底是教育问题和社会原因。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重点应在前期预防工作,如果“前期预防”做不好,单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解决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问题少年”的背后,常常存在着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未成年人父母因离异、工作繁忙、外出务工等原因对子女监护不到位,让孩子早早辍学,过早流入社会养成不良习气,导致“三观”扭曲,当这些问题集中到孩子身上时很容易造成极端暴力刑事个案。其次在过分追求升学率的驱使下,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以成绩论优劣,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法治教育不重视,对那些误入歧途的学生,不但没有及时采取教育挽救,反而推向社会放任自流,使一些本可教育挽救好的孩子,成为社会危险人群。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暴力、血腥、色情等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包括一些暴力血腥的网络游戏,都是诱发未成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未成年心智不成熟、缺乏判断能力、自控力低,很容易将虚拟空间中的负面影响“搬到”现实生活中, 做出一些不正当甚至暴力的行为。

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我们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应以任何借口而疏忽或者暴力管教孩子,要正确引导未成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承担起教育重任,不断地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的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发挥学校教育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二道防线。同时我们应加大社会监管力度,为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我们的社会保护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工作者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同时让未成年人多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1-1=0,单纯的希望依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解决未成年人犯罪解决不了问题,也颠倒了因果关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源头上预防和纠正。笔者认为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共同发力,做好结对帮扶、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鱼豆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