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留守儿童看到明天的曙光
2017-02-17 08:38:43 来源:汉网

傍晚时分,在乡镇值班时,经常能碰到一伙初中生匍匐在单位院墙的铁栅旁,他们拿着手机蹭着单位的无线网,玩着游戏直到很晚。每逢此景,我都会劝诫这群孩子早点归家,别让家里亲人担心,可是他们只是暂时的躲避我,趁我不在后,又偷偷倚靠在铁栅栏旁继续玩起了游戏。

后来一次与这群孩子的对话激起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曾经也与这群孩子一样有过相同的境遇,孩提时没有父母伴随左右的留守岁月,给了我更加刻骨铭心的思想挣扎,在对话中更加能体会到这群孩子家庭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思考。

我问道:“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一男孩答道:“街头跑酷。”

我又说道:“你们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吃饭做作业。”

一男孩大声回答道:“作业早就在学校做完了,爷爷奶奶做的饭菜不好吃……”

“你们的爸妈都在外打工吗?”

“嗯,在广州打工。”一女孩害羞地回答道。

……

问着问着,这些孩子们有点不耐烦了,他们或许是在掩饰自己没有父母陪伴的失落情愫,用一种面带喜色的无奈向陌生人展示着自己内心的坚强。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留守老人,他们构成了当前农村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因年迈体弱丧失了劳动能力,对于这样庞大的农村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思考。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走上了“南下打拼”的道路,由于我国南部经济发达,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就业需求量大,以致从北向南出现了“民工大迁徙”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一直持续至今。民工南下务工虽说给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老家年迈的父母双亲和子女正承受着各种现实问题,老人无依无靠,有病不去治,一拖再拖,孤独而终;孩子们无人监督看护,性格孤僻,教育缺失,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2015年我刚到镇里参加工作,第一天同领导们到某村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欣喜之中,而他们的爷爷奶奶(监护人)却只是哄抢着上级给予的文具、书包等纪念物品。如何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给他们孤独的心灵一丝慰藉,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责任与思索。

当前,国家也越来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未来,团中央和各地方团委也经常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党和国家的温暖,但最主要的是能让他们的父母伴随成长,国家鼓励农村青壮年就近就业择业,但相比发达地区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选择,发达地区的吸引更胜一筹,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丢下父母和子女,背井离乡,在外打拼。

新年过后,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又背起行囊簇拥在茫茫人海“返工潮”中,来不及回头,南下的列车呼啸着叫唤着务工的人群。临行时经常会有这样的一幅画面:母亲摇下车窗挥手道别,女儿含泪不舍,车开了女儿拼命追赶,最终望着远去的汽车撕心裂肺地哭泣,母亲不忍回头,搽拭着眼里的泪水,心里想着——明年再见!而这些对美好家庭望眼欲穿的留守儿童,更需要社会、家庭倾注更多的关爱与温暖,让这些留守儿童看到明天的曙光。(杨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