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快餐式”新闻,让理性蔚然成风
2017-03-01 09:28:52 来源:汉网

2月26日,郑州一辆行驶中的黑色轿车,后备箱里坐着一位72岁的老人。据称车内人笑嘻嘻,老人被风吹得睁不开眼睛。车主解释,车坐不下,里面是客人,“母亲说总共就200米,后备箱大,将就一下就到家了。”现在非常后悔自己处理不当。(中国网 2月28日)

“车主在车里谈笑风生,母亲在车后备箱被风声谈笑”——此则新闻一经发出,便触动了网友们的逆鳞。大家纷纷指责车主不孝,并声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对此类人敬而远之,不予深交。但是,新闻后续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据车主回应,当时车里空间有限坐不下,本来是想开车接送两趟。但是母亲认为车程短,她可以在后备箱将就一下。母亲又比较倔强,车主劝阻无果后,便成了新闻中所拍摄的样子。如此看来,车主并非没有孝心,只是处事不妥当。他确实应被人点醒该如何协调客人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但却不至于被众网友、媒体如此抨击。

又想起之前的一条新闻,文章中报道的是儿子不给老人吃饭,老人一气之下上吊身亡。但是事情本身是因为老人的身体不好,儿子带其看病后谨遵医嘱,有些刺激性的东西不给老人吃。如此下去,老人钻了牛角尖,一气之下就想不开了。新闻当时也是造成了轰动,儿子甚至出门都被人扔了鸡蛋。但是其实他也是受害者,母亲过世,他比任何人都难过,却又被媒体消费,成了人们的谈资。

这种行文方式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媒体问题。对于现在的某些自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一切,所以他们尽可能的多起一些吸引人眼球的题目,来寻求存在感。例如此次报道,“车主在车内嬉笑,老母亲坐在后备箱吹风”,题目诚然没问题,但是内容却不尽然是实情,主观的措辞太具有煽动性。这种手段可以吸引更高的流量,让媒体获益;可以让网友大饱眼球,又过足了嘴瘾,只是可怜了被媒体消费的当事人,要背上长久的骂名。

细细考虑,某些媒体断章取义,甚至扭曲事实的做法只能在短期获益,而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且不说这种措辞影响了多少家庭和谐,影响了多少人的形象,毁掉了多少人,或者企业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媒体武断的盖章扣帽的做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甚至影响了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导致一些国民偏激,影响了国家的内部团结。媒体继续保持这样的导向做下去,就是错下去了。

还望媒体们能够清醒的明白,只有调查清楚事实才有发言权,严格杜绝这种“快餐式”新闻,还新闻界一个风清气正。也希望作为媒体受众的我们,看新闻不只是看个乐呵而已,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在事情结果没出来前不要枉加评论。(非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