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诈骗“诈”的就是家长心理
2017-06-13 11:27:31 来源:汉网

高考结束了,进入了后高考时代。期待一个理想的分数、希望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了当前考生及家长心中的一种向往。就是冲着一种美好的向往,高考相关的诈骗行为也进入“后高考时代”。

近年来,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伎俩主要有以下六种:自称军校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谎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伪造录取通知书;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

家长的期望与分数的差距成了现实中的一对矛盾体。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进入一所理想大学就读可谓是全家的头等大事,为此一些家长不惜付出高额代价。高考结束后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焦虑又急切的心情设局诈骗。后高考时代等待考生和家长的是与估分、查分和报考志愿相关的各种骗术,甚至在录取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又以帮助找关系、花钱就能上大学、特招等名义进行第二轮诈骗,每年被骗的家长和学生也不在少数。

高考结束后,分数成为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内容。不少诈骗分子瞅准大家的心理,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查分网址,引导考生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不论何种形式的招生诈骗,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如果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同时,要及时向招生机构或公安机关举报招生诈骗,维护个人权益。

作为家长,与其寄希望于高考结束后各种“牛人”、“门路”,不如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予以精心教育。否则,被骗子盯上后,不仅没有通过“潜规则”将孩子送入理想的学校读书,反而被骗子“套路”骗一把,损失大笔钱财不说,可能还耽误了孩子复读或寻找其他出路的最佳时机。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形形色色的诈骗,家长要加固望子成龙的防线,多一些防范心理,加强后高考时代防骗意识,防止家长的虚荣心理过度作祟而导致“高考诈骗”。(薛文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