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户”该不该扶?扶孝更有效
2017-12-04 09:28:01 来源:汉网

精准扶贫一次调研,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村里贫困户多是老人,而他们绝大多数都有子女,有的子女生活还十分富足,在城里有车有房,这些老人通过单立一户,变成了贫困户,俗称“老人户”。

“老人户”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还得从精准识别说起,精准识别是以户为单位算标准,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数,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老人们通过把自己与子女户口分开,单立一户,因为没有多余收入自然就变成了符合识别条件的贫困户。为此,许多老人专门从城镇回到乡村变成“空巢”老人,开始享受国家帮扶政策、物资。

这些老人多数有着为子女减轻负担的心理,他们隐瞒了部分真实情况,致使收入在贫困线下。但是也有部分是因为子女孝道缺失,这些人看到现在政策好、物资多,有利可图,便将老人的户口分离出去,让他们独居在乡间老旧破房内,村里看到老人生活困难,孤苦无依,便将其纳入贫困户队伍。

“他儿子在城里住着新房子、开着新车子,却还可以当贫困户,我家里从来没有得到政府送来的油、米。”经常有人这样给扶贫干部说。可这样的贫困户多是老人,居住的房子也确实破旧,除了务农“似乎”也确实没有其他资金收入,按照精准识别条件也确实该纳入帮扶队伍。

那这类贫困户到底该不该扶呢?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独居老人不帮扶,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可是,除了扶贫最重要的还是扶孝、扶志。对于有子女的老人,一方面要动员子女赡养老人,每月为老人供养钱物,多回家陪陪老人,或将老人接过去一起居住;另一方面,也要多给老人做思想工作,要让老人明白,独居出去靠国家帮扶,看似给子女减轻负担,实际上让邻里笑话,更不能子女不养老,全推给国家帮扶。

俗话说,养儿为防老,父母将儿女含辛茹苦地养大,就是希望儿女孝顺,能够安享晚年。毋庸置疑,赡养老人与户口分离或迁出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精准扶贫中必须要突出子女赡养父母这条底线。一方面,子女确实无法承担赡养义务的,理应纳入帮扶对象,或者享受低保;另一方面,对于有能力赡养而不尽义务,抱着“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错误思想,将父母养老问题全部推给政府的,不仅一律不予支持,还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乃至追究其子女的法律责任,确保贫困老人物质与精神“双脱贫”,杜绝“老人户”现象再发生。(彭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